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7-9月,校人武部、球友会组织师生开展“追寻抗战化工足迹,传承科技报国精神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吸引了80名同学参加,共完成80个主题活动,涵盖理论宣讲、红色化工遗迹走访、英雄故事分享、主题书籍阅读、创意实践等多个内容,引导青年学子重温烽火岁月,坚定理想信念,在实践中围绕化工精神和科技报国的主线任务,将课堂学习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,将社会实践和科普宣讲有机结合,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拓展有机结合,鼓舞同学探索专业内涵、拓宽行业认知、坚定报国志向,传承红色精神。
活动期间,实践团先后奔赴常州空军某部、南京永利铔厂旧址、本溪湖工业遗产群、中国化工博物馆等地开展实地研学,行程覆盖江苏、浙江、辽宁、江西等8个省份,总里程超10000公里。在锈迹斑斑的设备遗址和肃穆的纪念碑前,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,触摸历史痕迹,深切感受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艰难起步、在压迫中顽强抗争的艰辛历程。一系列沉浸式思政课,让实践团成员们更加坚定了科技自强、实业报国的信念。
在深度走访的基础上,实践团还走进郑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,开设“微党课”讲堂。成员结合专业知识和实践见闻,以“永利铔厂与侯氏制碱法”等案例,向社区居民生动讲述近代化工先驱突破技术封锁、生产战时物资、支援抗战前线的感人故事。宣讲融汇化工知识与历史叙事,深刻阐释“实业救国”“科技报国”精神的时代价值,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。
值得一提的是,实践团深度记录实践过程,拍摄制作《铔骨铮铮:抗战烽火中的民族化工丰碑》等3期微党课,绘制抗战主题海报20余幅,并发布系列社会实践报道,表达对历史的铭记、对先辈的致敬以及对未来的憧憬。
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是学校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和深化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,有效激发学子的爱国热情与技术报国信念。未来,学院还将结合新生入学教育、国防教育等多种形式,持续推动社会实践成果转化,引导学子明确新时代化工人的使命与担当。(球友会 左家林/文 夏雨杰/摄 杨小林/审)